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江南園林:散文的意蘊
來源:
發(fā)布:2015年12月16日
作者:
人氣:1901
散讀和散寫江南吧。讀錯一片土地,我們便沒有散文了;而寫錯一種文體,我們也就失去江南了。
散讀和散寫江南吧。讀錯一片土地,我們便沒有散文了;而寫錯一種文體,我們也就失去江南了。
如今,我們說園林,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江南園林。江南園林已幻化為一個精神性空間,成為一種別致散文的書寫話語。研讀江南園林,研讀散文吧,去勘查江南園林如何使詩性江南成為可能,江南園林又如何幻化為詩性江南的顯象表征,來浸潤當代參差各異的生命主體。
園林首先在于形勝,在白居易《池上篇》中即可見——“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閱諸多江南園林散文的文本,以形態(tài)、景象、色彩等形式美為審美第一要義,對物質性園林進行游歷與認知,即古人所說的“應目”之游。它們著重于“形式的價值”,追求形式美和感觀的某種愉悅,把物質時代的人精神的緊張、空虛,浮躁消弭于園林山水之間,以“慢慢走,欣賞啊”的閑適之“雅”,把玩,消遣物化的江南園林。
同為“應目”之游的散文,一類有著“泛園論”“泛藝淪”的美學傾向,他們慣性般地將整個泛化江南預設為園林,看取自然造化演繹而成的“園林化的江南”。以水為媒,將臺、室、亭、廊、石等園林景觀做為實在自然風物,在更為自然自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生存空間、審美視野與思維空間中,訴說著寫意的園林化的江南。恰如陳益所缸述的——江南是水做的,因為有水,江南顯得精巧,像一幀鋪展的蘇繡。
“應目”之游散文的另一婁是以具體的園林為書寫對象的,即確指的“江南的園林”。親歷者在眾多形態(tài)的園林中悠游徜徉,忘塵囂、拋俗念,在主體對象化的園林世界中虛靜人生種種、宗白華在《藝境》中早巳言之:“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痹诟魇綀@林散文之中、“靜照”的主要呈現形態(tài)是由靜觀園林而得的雅閑。余秋雨、素素.祝勇、王劍冰等等都寓目移情于此,并且留下關于江南意象的只言片語或洋洋灑灑的絮語。
當然,無論是敘寫游歷泛化的“園林化的江南”,還是確指的“江南園林”,這些文字大約都是一種脫離了所謂意義闡釋的純粹美的主觀感受的描摹,游歷者們只把世界看作是一種審美存在?!皯俊敝问欠N審美方式,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狀態(tài),是部分文人在那此簡單的樂趣中,體驗事物自身的明晰,或體驗事物之本來面目的明晰之后,尋求遠離復雜之世的最后的庇護所。
顯然,反對闡釋的純粹感性化的審美游歷敘說,多少顯得有些曖味。人置身于美輪美奐的園林之中,把玩、消遣物質的江南,貌似滿足了他們浪漫清逸的人生情懷,也潛在地緩釋了他們人生的逼仄感。游歷,在某種程度上也該是“隱”的一種顯在方式。于是,另有一群當代義士徘徊在“江南園林”的歷史人物間,散寫著關于隱逸文化的種種,并以此環(huán)頓自身,將江南園林與當代文士主體精神互為應照,性心神通。但是,現實的園林離靜安清逸的園林之魂有些遠了。
應該說,“中隱”思想是士大夫生活乃至園林藝術存在的基礎,它講究的是“進不趨愛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氐疆敶娜硕ㄎ坏摹敖蠄@林”語境,文人向往之、皈依之的自然夢尋,更多的便是這種有著“中隱”之說的文化回歸。
當然,“隱”有各種形態(tài),有苦煎歷練后的退隱,亦有居官偷閑、致仕終老、不仕閑居的閑散之隱,但大抵都是生命的真實存在。江南是文人或文人化的江南,風景優(yōu)美,人文毓秀,即使在風雨飄搖的亂世,這種性格還是依然,又因為了亂世的離散,更多了幾分詩意的愁緒。江南自古多名人,他們有的出生要江南,有的是后來選擇了江南,他們蝸居在那美麗的寓所,或謀生或避亂或著述,在亂世的人間妄圖避幾個寧靜的黑夜”他們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園林便是這棲居的當代自由生命的隱逸虛擬、精神休憩的影像投射。
誠然,無論是“應目”之游,還是“中隱”居處,多少都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般的對自我生命的躲閃與隱藏。真真切切地彰顯自我意識的,當屬在江南園林散文中那款款傾訴的得之于
“還鄉(xiāng)”之旅的意緒,園林是都市中的鄉(xiāng)野,遺留人類原初的夢幻。當然,這種附麗著生命的還鄉(xiāng)之旅艱難而雙重的:在現代化語境中,作為“人”的還鄉(xiāng)之旅,是尋訪精神休想的靜默現場——詩意的汀南園林,迎面撞見的卻是世俗化了的喧囂的物化園林,因此過敏于世俗惶惑于現實,便有了那對江南園林現實存在的置疑;由此而來,返身過往,在漸行漸遠的時空中啟動了對古典詩意江南園林的尋訪,即一種別有意味的精神“還鄉(xiāng)”。
散文家有些不同于普通的游客,他們常常以審美的視覺,個人化的眼睛選擇自適的物景自然。于是他們筆下的園林江南或江南園林,自然也是不拘一格,風姿各異的。韓靜霆在園林化的江南將“我這個北方漢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身后的是非和名利,也蕩遠了”。余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zhèn)是一處稍作放大的園林,如若躲開江南小鎮(zhèn),“那就是躲開了一種再親昵不過的人文文化,躲開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躲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恩念與企盼,躲開了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實在是不應該的?!?。
江南園林本身就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散文,散文家對其似乎有些情有獨鐘。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江南以及汀南園林成為散文書寫的一個重要的話語空間。物質時代,我們在共赴現代性盛宴狂歡的時候,從心靈深處卻不時傳出低回的呻吟。這時我們似乎更需要尋找能夠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曾經的江南園林在現代性的行進中,是否還能被安置成為一片心靈的憩園?散文家或以回敘或以擬想的方式向社會發(fā)言。我想,江南同林散文的意蘊,或許正在于此。
如今,我們說園林,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江南園林。江南園林已幻化為一個精神性空間,成為一種別致散文的書寫話語。研讀江南園林,研讀散文吧,去勘查江南園林如何使詩性江南成為可能,江南園林又如何幻化為詩性江南的顯象表征,來浸潤當代參差各異的生命主體。
園林首先在于形勝,在白居易《池上篇》中即可見——“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閱諸多江南園林散文的文本,以形態(tài)、景象、色彩等形式美為審美第一要義,對物質性園林進行游歷與認知,即古人所說的“應目”之游。它們著重于“形式的價值”,追求形式美和感觀的某種愉悅,把物質時代的人精神的緊張、空虛,浮躁消弭于園林山水之間,以“慢慢走,欣賞啊”的閑適之“雅”,把玩,消遣物化的江南園林。
同為“應目”之游的散文,一類有著“泛園論”“泛藝淪”的美學傾向,他們慣性般地將整個泛化江南預設為園林,看取自然造化演繹而成的“園林化的江南”。以水為媒,將臺、室、亭、廊、石等園林景觀做為實在自然風物,在更為自然自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生存空間、審美視野與思維空間中,訴說著寫意的園林化的江南。恰如陳益所缸述的——江南是水做的,因為有水,江南顯得精巧,像一幀鋪展的蘇繡。
“應目”之游散文的另一婁是以具體的園林為書寫對象的,即確指的“江南的園林”。親歷者在眾多形態(tài)的園林中悠游徜徉,忘塵囂、拋俗念,在主體對象化的園林世界中虛靜人生種種、宗白華在《藝境》中早巳言之:“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痹诟魇綀@林散文之中、“靜照”的主要呈現形態(tài)是由靜觀園林而得的雅閑。余秋雨、素素.祝勇、王劍冰等等都寓目移情于此,并且留下關于江南意象的只言片語或洋洋灑灑的絮語。
當然,無論是敘寫游歷泛化的“園林化的江南”,還是確指的“江南園林”,這些文字大約都是一種脫離了所謂意義闡釋的純粹美的主觀感受的描摹,游歷者們只把世界看作是一種審美存在?!皯俊敝问欠N審美方式,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狀態(tài),是部分文人在那此簡單的樂趣中,體驗事物自身的明晰,或體驗事物之本來面目的明晰之后,尋求遠離復雜之世的最后的庇護所。
顯然,反對闡釋的純粹感性化的審美游歷敘說,多少顯得有些曖味。人置身于美輪美奐的園林之中,把玩、消遣物質的江南,貌似滿足了他們浪漫清逸的人生情懷,也潛在地緩釋了他們人生的逼仄感。游歷,在某種程度上也該是“隱”的一種顯在方式。于是,另有一群當代義士徘徊在“江南園林”的歷史人物間,散寫著關于隱逸文化的種種,并以此環(huán)頓自身,將江南園林與當代文士主體精神互為應照,性心神通。但是,現實的園林離靜安清逸的園林之魂有些遠了。
應該說,“中隱”思想是士大夫生活乃至園林藝術存在的基礎,它講究的是“進不趨愛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氐疆敶娜硕ㄎ坏摹敖蠄@林”語境,文人向往之、皈依之的自然夢尋,更多的便是這種有著“中隱”之說的文化回歸。
當然,“隱”有各種形態(tài),有苦煎歷練后的退隱,亦有居官偷閑、致仕終老、不仕閑居的閑散之隱,但大抵都是生命的真實存在。江南是文人或文人化的江南,風景優(yōu)美,人文毓秀,即使在風雨飄搖的亂世,這種性格還是依然,又因為了亂世的離散,更多了幾分詩意的愁緒。江南自古多名人,他們有的出生要江南,有的是后來選擇了江南,他們蝸居在那美麗的寓所,或謀生或避亂或著述,在亂世的人間妄圖避幾個寧靜的黑夜”他們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園林便是這棲居的當代自由生命的隱逸虛擬、精神休憩的影像投射。
誠然,無論是“應目”之游,還是“中隱”居處,多少都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般的對自我生命的躲閃與隱藏。真真切切地彰顯自我意識的,當屬在江南園林散文中那款款傾訴的得之于
“還鄉(xiāng)”之旅的意緒,園林是都市中的鄉(xiāng)野,遺留人類原初的夢幻。當然,這種附麗著生命的還鄉(xiāng)之旅艱難而雙重的:在現代化語境中,作為“人”的還鄉(xiāng)之旅,是尋訪精神休想的靜默現場——詩意的汀南園林,迎面撞見的卻是世俗化了的喧囂的物化園林,因此過敏于世俗惶惑于現實,便有了那對江南園林現實存在的置疑;由此而來,返身過往,在漸行漸遠的時空中啟動了對古典詩意江南園林的尋訪,即一種別有意味的精神“還鄉(xiāng)”。
散文家有些不同于普通的游客,他們常常以審美的視覺,個人化的眼睛選擇自適的物景自然。于是他們筆下的園林江南或江南園林,自然也是不拘一格,風姿各異的。韓靜霆在園林化的江南將“我這個北方漢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身后的是非和名利,也蕩遠了”。余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zhèn)是一處稍作放大的園林,如若躲開江南小鎮(zhèn),“那就是躲開了一種再親昵不過的人文文化,躲開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躲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恩念與企盼,躲開了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實在是不應該的?!?。
江南園林本身就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散文,散文家對其似乎有些情有獨鐘。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江南以及汀南園林成為散文書寫的一個重要的話語空間。物質時代,我們在共赴現代性盛宴狂歡的時候,從心靈深處卻不時傳出低回的呻吟。這時我們似乎更需要尋找能夠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曾經的江南園林在現代性的行進中,是否還能被安置成為一片心靈的憩園?散文家或以回敘或以擬想的方式向社會發(fā)言。我想,江南同林散文的意蘊,或許正在于此。
- 上一條:世琴園林三大體系
- 下一條:心中有山水處處皆山水